女人,其实男人爱不爱重要吗?
今天,我收到了一位女粉丝的提问:“老师,为什么女人在感情里能专一,而大部分的男人却容易出轨、嫖娼?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够忠诚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男女进行对比。
在我所接触的众多故事和经验中,那些在感情中无论如何都要坚守的女人,并不一定是更爱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更依赖的那一个。她们往往内心价值感较低,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取认同和关注。因此,她们会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对方身上,这样的投入往往会让她更加沉迷,更加无法割舍。
然而,男人的生活是多元化的,他们渴望丰富、刺激、新鲜的生活。如果两人之间的关系始终停留在互相索取的状态,那么男人很容易就会感到厌倦。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之所以这么关注他,是因为我爱他。是的,这种说法没有错。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的感情关系已经岌岌可危,你难道不想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改善吗?
这就好比考试,你知道自己错了,然后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在下次取得好成绩。如果你一味地坚持自己的做法,那么你很可能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犯错。
此外,我想更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保住女性的立身之本。这并不是通过取悦男人或讨好男人,而是通过认识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从而在关系中保持独立和自尊。
她们总是在关系中寻求确定感,期望伴侣永恒不变,永远爱自己
在《第二性》这部深度剖析女性生存状态的著作中,波伏娃指出,女性往往在存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弱者,低估了自身的价值。这种观念的形成,源于社会对女性的定位与期待,导致女性在自我实现与他人认可之间陷入困境。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只要口红上标有“斩男”字样,销量便会飙升;同样,关于“如何引导男人更爱自己”的文章,阅读量也会持续上涨。这看似是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期待,但从深层次来看,却是大多数女性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
或许在她们看来,自己所追求的是自身的优秀与提升,但实际上,她们的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赏和喜爱。例如,她们期待伴侣对自己专一,将自己视为首要地位,无尽地包容与宠溺。甚至在遭遇分手、背叛等困境时,她们想的还是:“失去他,我便无法生活,天空都塌下来了。”
她们总是在关系中寻求确定感,期望伴侣永恒不变,永远爱自己。然而,越追求确定,就越容易失去。因为爱并非无私,所有的爱都有条件。比如,伴侣爱你的前提可能是你的价值对等,你的魅力,你的温柔懂事,甚至是你能照顾好孩子。
即使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也同样有条件。他们希望你听话、爱学习,嫁个好男人,考公考编等等。一旦你做不到,他们就会用批评、冷漠来惩罚你。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非依赖于他人的认可,而是源自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摆脱“弱者”的角色,实现自我价值。
2.我们要明确自身的吸引力所在,思考是什么吸引了对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试图通过表现出对对方的好来维系人际关系,然而,这种方法往往难以持久,因为人们最终只会为价值买单。因此,我们需要从自我出发,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吸引力。
我们要明确自身的吸引力所在,思考是什么吸引了对方。同时,我们还需发掘自身拥有而对方所欠缺的特质,增强自信,确信自己是对方不可或缺的存在。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天天去学一些心灵鸡汤或者仅仅在话术上做文章,这些都无法真正提升我们的价值。
真正的安全感并不取决于对方是否言听计从,或者是否送礼示好。它源自我们自身的视野、知识和能量。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找到那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的事情,然后转移注意力,行动起来,提升自己的独立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起初,这可能会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你就会发现,你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宽容、最了解自己的人。没有任何人的爱会比你的自爱更完整,也没有人能像你自己一样始终保护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爱,提升自我,这才是最持久、最真实的安全感。
3.我们需要明白,爱并不是控制,爱是理解,是接纳,是尊重。
在探讨人际关系时,付出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对何谓真正的付出感到迷茫,许多付出往往仅是以爱情为借口的束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你的伴侣告诉你他晚上想吃番茄炒蛋时,你为他准备这道菜,这就是付出。再如,当你的伴侣告诉你他最近压力很大,希望你能多给予理解,你给予他支持和陪伴,这同样是付出。
然而,如果在此基础上你还想做更多的事情,比如非要为他熬汤,认为这样更有营养,或者指责他不够男子汉,谁的生活没有压力等等,这些付出可能就是无效的,对方非但不感激,反而会觉得你不懂他。
因此,我们需要理解,我们只需去做对方期望的事情,而不是做那些我们认为好的,却可能并不适合对方的事情。
此外,我们还需深入思考,当我们付出时,虽然自愿,但却很容易把期望回报的想法寄托在对方身上,让他来承担。
让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男朋友工作繁忙,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她为了等待他,自己也不敢休息,这种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然而,有一天他们吵架了,她抱怨说:“我为了你,每天连觉都不敢睡!”但她的男朋友却感到莫名其妙,他告诉她:“那你以后不用等我了,你自己好好休息吧。”
后来我和我朋友聊天,我问她,你和他聊天的时候是开心的吗?你陪他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吗?她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继续问她,那你指责他,其实是希望他因此而感动,更加爱你,对吗?你认为陪他一下是没关系的。她依然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就是许多人在感情中感到不公平的原因,因为对方并没有要求你这样做,而你却对他的好有所期待。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以为你的好意会被对方理解,但实际上却产生了误解。比如,一个人默默地为另一个人付出,却没想到对方会觉得莫名其妙。这就像是一段对话中的两个人,一个在倾诉,另一个却完全不懂。
我曾和一个女孩谈论过这样的问题。我问她,你是否在和别人聊天时感到开心?你是否愿意花时间陪伴他?她都回答说是。我又问她,那你指责他,是否是想让他因此感动,更加爱你?她依然回答说是。
这其实揭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不公平。因为对方并没有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所谓的付出,最多只能让对方产生一些愧疚感。但愧疚感并不会让人产生积极性,它只是一种负面情绪,时间久了,只会让人感到压力。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想要控制对方,希望对方按照我们的节奏走,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然而,我们忘记了,对方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他们也会为自己争取。因此,他们可能会反抗,即使他们明明爱着我们。
如果我们看不见这种差异,供需就会错位,我们就无法看到彼此的委屈和脆弱,剩下的就只有攻击、埋怨、争吵。因此,我们需要明白,爱并不是控制,爱是理解,是接纳,是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对方,才能让彼此感到快乐。
4.大人生智慧——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懂得“变”,遇到烂事要“离”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都会遭遇种种重大事件、棘手问题和琐碎杂事。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生活智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三大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首先,面对大事,我们应学会“静”。在面临重大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受到情绪的驱使,做出冲动的行为。然而,这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事情愈发恶化。因此,我建议大家,在遇到似乎无法承受的大事时,越是在惊慌失措的时刻,越是要努力保持冷静。以感情问题和婚姻问题为例,如果你被情绪所左右,可能会在冲动下去和对方争执,试图让对方屈服。然而,一旦对方并未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你可能会更加惊慌失措,最后说不定还得自己妥协,既失去了尊严又丢了面子。因此,遇到大事时,务必保持冷静。
其次,面对难事,我们要懂得“变”。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需要转换思维,寻找另一条出路。比如,你可能希望对方像你一样关心你,时刻与你保持联系。但经过无数次尝试后,你发现对方就是个内敛的人,他没有你这么多复杂的心思,他就是单纯地不喜欢这样做。这时,你就不要固执地坚持过去那一套无效的方法了,你应该主动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想念时就告诉对方,想见面时就提出邀请。不要陷入“他不主动就是不爱我”的思维陷阱,那样只会让你消耗自己,而这难道就是爱自己吗?你连如何让自己快乐舒适都做不到,别人又怎么能理解呢?
最后,面对烂事,我们要学会“离”。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这时,我们就需要学会放手,远离这些无解的烂事。这样做,并非放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被烂事拖累。
在自我消耗与自爱之间,我们需要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若你尚不清楚如何让自己快乐,又怎能期待他人感受到你的快乐呢?适时止损,认清错误并做出改变,这是明智的选择。
有些女性对错误的人或受虐关系产生难以割舍的执念,根源在于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割舍。在这种关系中,你并未被放在平等的位置,你的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随着时间推移,你在对方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然而你却依然在无条件地宠爱他们,这等同于赋予他们反复伤害你的权力。
任何健康的关系都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对方已无法让你感受到幸福和价值,那么你所坚持的或许只是自己的幻想。此时,你应该从原生家庭和依恋创伤入手,先去修复自己的心灵创伤,而不是试图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许多女性在面临困境时,常常被情绪所左右,不知道如何将委屈和心酸转化为力量,因此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然而,你内心的力量远超乎你的想象。他并无特殊之处,只是你看待他的方式让他显得与众不同。因此,别再误解他,也别再误解自己。